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痨病”。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除牙齿、头发外的全身各器官。主要侵犯肺脏,因此肺结核最常见。
肺结核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结核发病和死亡均占全国传染病的第一位。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都具有传染性,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检查,如发现结核菌就具有传染性,称为‘传染源’。
三、结核菌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主要途径是吸入病人咳嗽散发的微粒和散落在尘埃中的干燥微粒。一种是近距离的病人咳嗽把微粒散发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导致发病;另一种是微粒散落到尘埃中被风吹起,人吸入尘埃中的干燥微粒导致感染。
四、肺结核的主要症状
肺结核可疑症状: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为肺结核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患者的其他常见症状。
五、肺结核病要做哪些检查
X线胸片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
六、PPD试验
(一)PPD试验的意义
PPD(纯蛋白衍生物)是结核杆菌的纯结核蛋白。
PPD皮肤试验是指用0.1ml的PPD(5单位)注射到人体左前臂皮内,观察72小时反应,检查机体是否已受过结核菌感染而产生免疫力的方法。
(二)PPD不同的反应结果
1.阴性:<5mm
2.一般阳性:≥5mm; <15mm
3.强阳性:≥15mm或有水泡、坏死、双圈、淋巴管炎等为强反应
(三)PPD皮肤试验强反应说明什么
1.结核病患者
2.感染结核菌未发病者
七、感染结核菌和发病的关系
发病的决定因素:1.机体的抵抗力
2.感染结核菌的毒力和数量
发病的高峰期:青少年期和老年期
八、感染结核菌与发病的区别
通过PPD试验筛查出的感染者,经过胸部X线检查无活动性肺结核病变,仅是一名结核菌携带者,而不是结核病人,更无传染性。
九、怀疑患了肺结核应该怎么办?
怀疑患了肺结核,应到县(区)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我国各县(区)都设有结核病防治机构,专门负责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这些机构检查和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肺结核能否治愈的关键。
十、肺结核能治愈吗?
只要病人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全程不间断地服药,绝大部分病人都能治愈。
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
6个月的疗程,按时坚持服药:强化期(2个月)四药联用,巩固期(4个月)二药联用。
十一、如何降低肺结核的发病概率
对已感染结核菌而尚未发病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病,称为预防性治疗。
对PPD强反应者进行自愿原则下的预防性治疗,降低学生群体的结核病发病率。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75%的发病机会。
未进行预防性治疗,但有密切接触史的同学要定期复查,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要求进行2年的医学观察,建议在本次筛查后第3、6、12个月至结防机构各检查1次。对于PPD反应直径<15mm 的密切接触者应在本次筛查后第3个月再进行一次检查。
十二、如何预防结核病?我们应该做什么?
1.积极主动了解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做好自我及周围人群的疾病监测,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要及时建议他去医院看病并向老师报告。
2.做好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工作,注意每日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注意个人卫生,被褥定期进行晾晒、彻底打扫室内卫生杜绝尘埃,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机体免疫状态。
3.PPD强阳性学生要积极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自我健康监测。
4.不歧视肺结核患者,给予肺结核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5.积极加入结核病防治志愿者队伍,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十三、防治肺结核国家有哪些方针政策?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共同防治结核病。
3.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形成全民防治结核病的氛围等。
4. 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十四、大学生需知晓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1.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2.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
3.得了结核病,应当到区(县)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
4.在区(县)级结防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
5.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6.咳嗽、打喷嚏掩口鼻;
7.不随地吐痰;
8.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9.养成开窗通风习惯;
10.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